30 | 20 | 15 | 10 | 3 | 说 明 | |
思 想 品 德 |
获 国 家 级 表 彰 者 |
获 省 级 表 彰 者 |
1.校党委、校行政发文表彰者; 2.获县级及以上地方政府表彰者。 |
1.学校职能部门发文表彰者; 2.学院(直属系)党委(总支)发文表彰者。 |
受培养单位研工组表扬者。 |
1.由评选小组根据研究生思想品德表现给出个人评议加分(包括未受表彰者),但应控制加分上限。 2.各级表彰均应属思想品德方面;受表彰者须出示表彰文件或证书证明; 3.同一事迹受不同级别表彰者,以最高分计,不累加;受培养单位研工组表扬加分累计不得超过9分; 4.见义勇为、助人为乐需提供依据证实; 5.各项可累积加分,但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上限。 |
获奖等级 | 作者排名顺序 | 作者得分(分/项) | 备 注 | |
国 家 级 科 研 成 果 |
一 |
1 | 45 |
1.同一科研成果获不同级别奖励,取最高分计,不累加; 2.若该科研成果只有一位作者,则享受该成果第一作者得分; 3.若科研成果是合作项目,研究生为第二作者,其导师为第一作者,视研究生为第一作者;如与其他教师合作,该研究生获得其相应排名得分; 4.若获奖科研成果公开发表,取最高分计,不累加; 5. 获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应有专利证书,若该专利获得其他科研奖励者,以最高分计,不累加。 |
2—3 | 40 | |||
4—5 | 35 | |||
二 |
1 | 40 | ||
2—3 | 35 | |||
4—5 | 30 | |||
三 |
1 | 35 | ||
2—3 | 30 | |||
4—5 | 25 | |||
省 (部) 级 科 研 成 果 |
一 |
1 | 30 | |
2—3 | 25 | |||
4—5 | 22 | |||
二 |
1 | 25 | ||
2—3 | 22 | |||
4—5 | 20 | |||
三 |
1 | 20 | ||
2—3 | 15 | |||
4—5 | 12 | |||
校 (市) 级 科 研 成 果 |
一 |
1 | 15 | |
2—3 | 12 | |||
4—5 | 10 | |||
二 |
1 | 12 | ||
2—3 | 10 | |||
4—5 | 8 | |||
三 |
1 | 10 | ||
2—3 | 8 | |||
4—5 | 5 | |||
国家 发明 专利 |
1 | 30 | ||
2-3 | 20 | |||
4-5 | 10 | |||
软件著作 权(实用新型专利) |
1 | 10 | ||
2-3 | 6 | |||
4-5 | 3 |
项 目 | 计 分(分/篇) | 说 明 | |
科 研 论 文 类 计 分 |
在CCF会议期刊目录(第二版)或《计算机学院博士生论文发表中文期刊目录》的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 | 50分/篇 |
1、论文及著作(含会议论文、参与项目)加分实行代表作制,每名参评研究生代表作原则上不超过4篇(项)。代表作目录需导师签字审定。 2、合作成果根据作者先后顺序按(6:3:1或7:3)比例分配得分。若研究生为第二作者,其导师为第一作者,视研究生为第一作者。排名第四及以后作者不能分享该论文得分。第一作者和评奖人单位应明确为武汉大学,否则不加分; 3、同一论文被不同刊物收录(转载),以最高级别刊物加分,不累加; 4、所有成果加分均应有书籍原件证实,否则不得加分;参编、翻译著作文字在2万字以下的,不得加分; 5、会议宣读论文必须有录入该文的大会议程和论文集(论文集光盘);收入论文集的必须有论文集(论文集光盘),否则不予加分。同一论文在不同的学术会议上宣读或收录,计最高分,不累加; 6、各培养单位应确定、公布本单位认可的权威期刊目录,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。 |
在CCF会议期刊目录(第二版)或《计算机学院博士生论文发表中文期刊目录》的B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 | 30分/篇 | ||
在CCF会议期刊目录(第二版)或《计算机学院博士生论文发表中文期刊目录》的C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,或各研究方向的年会上发表文章 | 15分/篇 | ||
其它统计源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5分/篇 | ||
一般学术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、《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》发表的学术论文 | 2分/篇 | ||
独自出版学术专著 | 40分/部 | ||
独自出版学术译著 | 30分/部 | ||
参加翻译学术著作达5万字以上 | 10分/部 | ||
参加翻译学术著作达2万至5万字 | 5分/部 | ||
参加编著学术著作达10万字以上 | 15分/部 | ||
参加编著学术著作达5万至10万字 | 10分/部 | ||
参加编著学术著作达2万至5万字 | 5分/部 | ||
在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 | 10分/篇 | ||
收入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论文集的论文 | 5分/篇 |
|
名次 | 获奖等级 | 先进集体 | 社 会 活 动 |
文体活动 |
备 注 |
|||||
主要干部 | 其他干部 | 其他学生 | 学科竞赛 | 非学术论文 |
社会实践 挂职锻炼 |
||||||
社 会 活 动 与 文 体 活 动 |
国 家 级 |
1 | 一 | 15 | 12 | 10 | 15 | 15 |
1.各加分项目应有相关文件、证书、原件或部门证明予以证实,否则不予认可。未设奖励名次的奖项按同级别的最高等级计分。 2.先进集体指先进党支部、优秀班集体等。同一集体因同一原因获不同“先进集体”称号,学生计分取最高分,不累加; 3.先进集体中主要干部为班长、团支书、党支部委员,其他学生干部为班委、团支部委员,其他学生为该集体中的其他学生,得分计入社会工作得分中; 4.学科竞赛、文体活动若为团体,所有成员均获得该项相应名次得分; 5. 同一文体活动获不同等级奖,计最高分,不累加,若为不同项目,可累加; 6. 非学术论文指社会调查报告、社会实践报告、关于学校建设性意见报告、散文和诗歌,本项计分实行代表作制,总数不超过4篇;通讯、简讯等不计分; 7.社会工作计分由学生组织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给分,由院系评审领导小组确定;兼任多项学生工作职务者计最高分,不累加; 8.因解职、辞职、免职使任职时间不足一届的2/3的学生干部不予加分,增补、升任的干部按任职时间在2/3以上的职务计分; 9. 参加研究生工作部、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、挂职锻炼且受到表彰者获得相应加分;按课程要求参加社会实践、实习和参加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“三助”工作的,不应加分; 10.在本标准的基础上,各单位应制定公布本单位社会活动、文体活动、社会工作计分详细依据。 |
||
2-3 | 二 | 14 | 11 | 9 | 12 | 12 | |||||
4-5 | 三 | 13 | 10 | 8 | 10 | 10 | |||||
省(部市)级 | 1 | 一 | 12 | 10 | 8 | 12 | 10 | 12 | |||
2-3 | 二 | 11 | 9 | 7 | 10 | 10 | |||||
4-5 | 三 | 10 | 8 | 6 | 8 | 8 | |||||
校党委校行政(地市)级 | 1 | 一 | 10 | 8 | 6 | 10 | 8 | 10 | |||
2-3 | 二 | 9 | 7 | 5 | 8 | 7 | 8 | ||||
4-5 | 三 | 8 | 6 | 4 | 6 | 6 | 6 | ||||
院党委(校部 )级 | 1 | 一 | 8 | 6 | 5 | 8 | 7 | 8 | 8 | ||
2-3 | 二 | 7 | 5 | 4 | 6 | 6 | 6 | ||||
4-5 | 三 | 6 | 4 | 3 | 4 | 5 | 4 | ||||
校研究生会级 | 1 | 一 | 6 | 5 | 4 | 6 | 6 | ||||
2-3 | 二 | 5 | 4 | 3 | 5 | 4 | |||||
4-8 | 三 | 4 | 3 | 2 | 4 | 3 | |||||
院研究生会级 | 1 | 一 | 4 | 3 | 2 | 4 | 4 | ||||
2-3 | 二 | 3 | 2 | 1 | 3 | 3 | |||||
4-8 | 三 | 2 | 2 | 1 | 2 | 2 | |||||
社 会 工 作 |
≤12 | ≤9 | ≤6 | ≤3 | |||||||
校研究生会正副主席、秘书长 校博士生分会主席 研究生学报社社长 |
院研究生会主席 院博士生分会主席 研究生学报社副社长、主编 学院(直属系)研究生党支部正、副书记 校博士生分会副主席、秘书长、部长 校研究生会副秘书长、部长 |
校研究生会副部长 院研究生会副主席、秘书长、部长 校博士生分会副部长、副秘书长 研究生学报社副主编 班长、团支部书记 学院(直属系)研究生党支部组织、宣传委员 |
院研究生会副部长 校研究生会、博士生分会工作人员 研究生学报社编辑 团支部委员 班委委员 |